廉洁广东行·2015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系列报道之二
过去的纪检监察机关常常“身兼数职”,甚至要推动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工作,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紧扣主责主业,清理优化“内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打虎拍蝇”不卡顿,加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收拢五指劲往“监督执纪问责”上使
“争取今年年内,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全部完成。”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广东(省市县)三级纪委书记“三转”专题培训班上要求,大力推进县(区)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完善市一级改革。
收拢五指,回归本位,不再越俎代庖、包打天下,而是握紧拳头,集聚力量,心无旁骛履主责。
省纪委、省监察厅率先垂范,收缩战线,将更多力量调配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上来。经过两轮全面清理,省纪委、省监察厅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减少到12项,纪检监察干部不再冗政缠身;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一步向办案和监督工作倾斜,纪检监察室增加到8个,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主业的部门达12个,占内设机构总数的70%,一线人员占总编制的近70%.
各地各部门紧跟省纪委、省监察厅步伐,聚焦主业,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佛山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和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已全部完成,其中,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166项精简到9项,市级内设机构保持15个不变,纪检监察室增至6个,一线监督执纪人员占比达到64%;韶关市将党廉、纠风、执法和效能整合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增设了四个检查室和干部监督室,并且以南雄为试点,将“三转”工作,延伸到了镇街一级;省纪委派驻省法院纪检组聚焦主业,针对法院信访举报件多的特点,对现有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全员办信办案。
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防腐
“全面推进查办案件‘两报告’制度的实施,并延伸到乡镇,拓展到派驻机构;积极探索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制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先行先试……”黄先耀指出。近年来,广东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思想理念,主动改进方式方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经验。
“整合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机关各方力量,在佛山新城设立反腐败调查协作局。”佛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子兴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统筹和调节各个方面的力量,协作更高效。反腐败调查协作局配备23名工作人员,设置综合室、纪检监察室、审计监督室、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室、商业犯罪侦查与预防室5个内设机构,建立内部协作和外部监督机制,实现“一口受理、分类办案、各方统筹、全面覆盖”。去年10月实施改革以来,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21宗,发现案件线索22条,办案6宗,取得了初步成效。
良医“治病于未发”,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也成为一剂防腐“良药”。佛山在国资、科技、卫生、水利等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制度+科技”防腐模式。针对信访件反映较集中的农村基层村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这三类群体,广州市番禺区建成了区农村基层廉情预警信息系统、区属公有企业智能防腐信息系统和区党政机关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系统运行后,番禺区涉村集体“三资”信访件从2013年的181件下降至2014年的86件,同比下降52.5%.
“‘三转’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不能因循守旧,固守常规,应时刻研究领会中央纪委、省纪委的一系列要求和动作,在符合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前提下,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三转’全过程,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敢于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确保‘三转’务实有效。”韶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黎增丰有着这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