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麻栗坡县4名领导干部因未按要求对超标办公用房进行清理整改,被县纪委通报。这种明知有错、不知改正,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党员干部,在如今这种大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分外刺眼。
事实上,“知过不改”的现象,并非个例。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明确下达的任务落实不到位,该调整的不调整,该清理的不清理。凡此种种,实际上暴露的是角色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作风不严不实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需引起重视。
知过改过,自古以来就为人称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就提到,人皆有过,改过为贤,“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1978年,广东省惠州市一位名叫麦子灿的机关干部,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提出两条意见:一是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二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不及时,搞“假把戏”。对这封措辞尖锐的批评信,习仲勋给予充分肯定,亲自写了回信,还与来信一起转发全省。他说:“麦子灿同志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等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使我们出一身冷汗,警醒过来。”寥寥数语,饱含赤子情怀,彰显博大胸襟。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如果明知问题出在哪里,思想上却懒得动,腿也不愿迈,错误可能会永远“在路上”。如此,在工作上不仅很难交一份合格答卷,还有可能让错误由“腠理”之疾延至全身,小毛病酿成大灾祸,小漏洞变成大窟窿,小错误拖成大问题。等到病入膏肓,就悔之晚矣。
无论是谁,明知有问题却不解决,最终总会被问题“解决”。对待“知过不改”的党员干部,关键还是要找病因、挖病根,驱散虚浮懒散、直击不严不实,倒逼其干起来、实起来。然而不可避免,也会存在少数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者。对此,就更应举起党纪法规,严肃问责,绝不手软。
督查问责,只是推动落实的手段,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既干净又干事的自觉,才是最终目的。党员干部应当摈弃私念杂念、及时纠偏正向,坚决做到真认账、不推诿,真反思、不敷衍,真整改、不贰过。摆正“为了谁”的心理天平、克服“虚头巴脑”的应付心态,直面真问题、啃下硬骨头、打通中梗阻,才能让落实成为托举改革的最有力臂膀。(魏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