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恒珍在检查设备。柯裕清摄
雨后茂名,天空明净如洗。
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员工正手持巡检仪,在塔罐与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间穿梭着。“还好暴雨没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她长舒一口气。
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茂名石化裂解车间压缩分离班长、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工作22年来,她操作设备40多万次,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解决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9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46亿元。在同事眼里,她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大拿”……
钻研“要当最好的工人”
从“不起眼”的中专生到“问不倒”的“活流程”,张恒珍花了足足10年。
22年前,张恒珍从兰州化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茂名石化乙烯厂工作。刚走出校门的她,还是个见了生人就脸红的姑娘。无论是拼学历,还是论资历,她都得“靠边站”。但从小就有犟劲、不轻易服输的张恒珍并未气馁,短暂的调整和适应后,她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当石化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
为“吃透”生产乙烯的洋设备,张恒珍四处收集资料,两年间摘抄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两尺多高。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她坚持天天“泡”在现场,走遍了装置的角角落落,爬遍了所有的高塔,把装置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装进脑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恶补”,到1996年装置开车前,张恒珍已全面掌握了这套国际最先进乙烯装置的生产操作法,考核优秀,在高手如云的茂名石化乙烯崭露头角,成为开车操作的主力。
1996年9月,作为骨干的张恒珍和同事们一道,成功开起了我国第六套乙烯装置,并连续平稳运行28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第一个运行周期的最长纪录。在这期间,张恒珍也不断地成长,练就了一手绝活,成为国内乙烯行业的明星。
2005年,张恒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登上了企业技能人员的顶峰。
创新“茂名乙烯跳动着中国心”
22年的坚守,张恒珍在倒班一线干出了令国内外专家钦佩、同行“最牛”的业绩。
2004年12月,中国石化在原茂名三十万吨乙烯基础上,动工建设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该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87.8%,其中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都是国内研创并首次应用。
如何驾驭这套开先河的国产化乙烯装置?国内外同行密切关注。承担重任的张恒珍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也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她凭借自己10多年的积累,潜心学习这套新技术新工艺。其间,她参与了30多项工程技术设计,查出制约装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105项,发现影响系统开停车和装置正常运行的仪表问题556个。
2006年9月16日凌晨,为准备装置开车已连续工作36小时的张恒珍刚在休息室躺下不久,又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压缩机要开,还是要你来操作才放心!”打开门,车间领导满脸歉意地对她说。
张恒珍用冷水冲了一把脸,重新坐到操作台前,并坚持到17日早上,直到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为稳住生产,她在装置度过了整整八天七夜。
然而,新装置开起来并不容易,开好开出高效率更难。2007年3月,运行仅半年的装置出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脱甲烷塔塔顶带乙烯,导致乙烯产品不合格。
“没有经验,就自己创造经验!”张恒珍艺高人胆大。她建议:降低塔顶温度,回收乙烯提高产量,减少装置的能耗、物耗,实现优化操作。2007年4月,经过优化的脱甲烷塔顶温度趋于稳定,塔顶损失由2.8%降至0.5%以下。尝到甜头后,张恒珍和团队一鼓作气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使这套国产化乙烯装置开出了令国内外同行艳羡的高水平,为大型乙烯装置设备与技术国产化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奉献“我早已把自己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党”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十八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年,张恒珍获得了一连串荣誉。
有人调侃,“你现在这么大名气,只要开个口,还怕弄不到一个官当?”对此,张恒珍一笑而过。有民营企业向她开出“天价”,请她去“帮忙”,张恒珍不为所动……
“是党组织和企业培养了我,是同事们成就了我,我早已把自己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党。”面对他人的不解,张恒珍如此回答。
“把工作干到极致、让企业越来越好”成为张恒珍回报党组织和企业的不懈追求。
22年来,张恒珍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了解决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9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46亿元。她自创的一系列排查问题与技术攻关方法,如今被编入技术手册,成为茂名石化解决同类技术难题的重要“蓝本”。
张恒珍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让领导和同行十分放心,受组织委派两赴武汉石化援助乙烯开车。最近,又与公司另外3位专家远赴鄂尔多斯援助中天合创甲醇制乙烯开车。
石化工匠,筑梦前行。张恒珍说:“我爱这片土地,我爱这个岗位,是这片土地培育了我,是这个岗位成就了我,我愿在这里扎根一生。”作为石化企业最基层的一员,张恒珍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石化产业员工最朴实的中国梦。(记者 孟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