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工作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价值并不是都要用经济来衡量,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就像我从事的社会服务行业,助人自助,能帮到人,我就高兴。”朱月霞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感受和价值。“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服务人才,并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满足的事情。”
16年前,从企业的大门走出,踏入冯派普敬老院的大门,朱月霞这名笑容温婉、能量巨大的女子步履轻缓地从中年步入了自己的退休年龄。
16年,让这个对养老事业一无所知,刚进入老人房间就忍不住犯恶心的弱女子变成自学护理专业,每天起早带着老人做早餐,被成为“筹款超人”的敬老院院长;16年,让一个对社会福利仅有所了解的外行人,成为13个社会机构,25个社工服务点的发起人和倡导者,全面覆盖0-100岁年龄段的弱势人群,也是推动顺德社会组织起源与引路的“开山元老”。
16年有多长?16年的长度多有价值?让党员朱月霞来告诉你。
为更专业医院“编外”学护理
1999年是朱月霞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型点。在企业干了18年,1999年参加冯派普敬老院院长一职的公开招聘并一举成功,朱月霞转投入社会福利行业,最初的她也没有想到,一个看似最普通不过的岗位却有如此多的艰辛。
挑战在她上班的第一天就与她“狭路相逢”。由于当时住宿条件的限制,进到老人房间查房时,各种难闻的味道扑鼻而来,她强忍着胸腔反胃的气息,一走出房门,立即掀开衣服闻闻自己,担心残留味道。这种生理上不可抑制的反感也令她刚上班就打起了退堂鼓。
但性格倔强的她并没有就此退缩。她希望挑战下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份福利性的行业,首先要有奉献的心。”正因为此,她开始研究那股养老院特有的气味的“出处”。她发现敬老院老人房间高频率使用棉质蚊帐,很容易吸收残留气味。她打算把这些蚊帐拆掉,保持房间通风透气,同时老人的健康也得到改善。
她再次遭遇到挫折。老人家们很抵触拆蚊帐,因为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才要拆蚊帐。“你不能一下子就拆完,第一天拆一小部分,慢慢来。”朱月霞耐心地和老人们解释,通过循序渐进的办法让他们慢慢接受。
同时,朱月霞决定改变自己。当时的敬老院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她与附近的桂洲医院商量好,每天上午到医院学习护理知识,下午再回到敬老院改善院舍环境,晚上再加班加点制定规章制度。一样样学,从居住环境卫生开始,再到各种护理知识,她几乎成为桂洲医院人人熟知的“编外人员”。
为了让老人们得到全方位的照顾,朱月霞还在敬老院里增设了医务室和多感官舒缓室。其中多感官舒缓室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舒缓老人的情绪。对于新建多感官舒缓室的初衷,朱月霞遗憾地说,是因为敬老院一名已经过世的老人。“当初患有重病,我们没有条件照顾他,让他回家了,后来他就去世了,如果当时有条件我一定给他更好的照料。”
难分难舍与养老事业的不解情缘
一心倾在事业上,从进入敬老院开始,朱月霞就与家里人达成共识。社会福利工作不可能给她带来很高的薪酬,但可能要倾注全部的心血。由于养老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为了了解在八小时以外老人护理的情况,朱月霞从2000年初试行行政值夜制度,第一执行人就是她自己,独自值夜,常常是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中,而第二天一早七点又赶到敬老院带着老人做早操。
丈夫笑她,国家主席都没有你工作那么忙,她明白自己对于家庭的亏欠,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带头人,如果要员工有奉献精神,更应该自己起带头作用。
“从外部来看,社会上的人都在看着你,看看你们有没有在奉献,有没有在努力?你不身体力行,那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会袖手旁观;从敬老院内部,员工都在看着你,你作为带头人不去模范,那工作人员更不知道从何入手。”
正因为有奉献的思想,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在朱月霞的带领下,敬老院的工作更加有社会认同度,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她也眼见着敬老院从没有电梯到有电梯,从简单装修到舒适的生活环境。自她接手的16年来,养老院的床位从几十个发展到160个,常年保持床位全满的状态,甚至不少老人还在排位等待。
每次招聘新员工,她都会与员工进行长长的交谈,希望与员工坦诚相待。“每天工作12小时,八小时以外的加班4个小时是没有工资计算的,能不能接受?”很多年轻人在她的带动下几个月几个月地连续加班,“加班应该有加班费,我们让他们奉献了,就必须记住,这是欠人家的。”朱月霞暗自记下这笔账。
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员工工资不能降。2006年社会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开支紧张,合同再续签的时候,朱月霞主动把自己领了5年的8000元月薪降为5000元月薪,一降就是五年。“加班费都欠着他们的,我更不可能降他们的月薪,就只能降自己的。”
别人说她傻,正如她最初选择这个行业时外人的不理解,甚至对她有所猜测与误会,在老人的笑容面前都成为过眼云烟。又过了五年,合同期满,她面临着职业的重新选择。此时丈夫的支持成为她最大的动力。“别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久而久之这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家人尊重她的选择,她因而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到了退休。2014年年底,她从这个岗位上卸任,因为“不舍得”,她又参加返聘,一聘又是三年。
给残障人群撑起一片蓝天
如果说敬老院的工作是本职工作,那么朱月霞因为爱上这份本职工作而开拓更大的天空更加精彩。2000年,事业初上轨道的朱月霞开始接触到残障儿童,当时儿童福利院在建,因此有13名弃婴被安置在敬老院,另辟园区临时收养。这些儿童中,健康的弃婴被鼓励社会收养,而残障的弃婴出路在哪儿?朱月霞希望为他们找到一片庇护的天空。
同年5月,容桂仁爱园成立,这个专门接受0-14岁残障儿童的特殊场所开始接受残疾人托养。渐渐的,容桂以外的其他镇街弃婴、残障儿也被送来此处。四年以后,她筹遍亲戚朋友的钱筹够30万自费创立专门针对智障儿的威权康复中心。“看过这些孩子,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悲惨,有话不能表达,有眼不能对视,这才是真正的悲惨。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孤独症患者,这个家庭便陷入更大的孤独中。”朱月霞说,他们太可怜了。
为什么要创立康复中心?朱月霞回忆说,有些智障的孩子记忆力很好,有的非常有毅力,有的有惊人的计算能力与专注力。“如果经过专业的引导和训练,将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可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她希望康复可以还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上学的权利,工作的权利,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社会长久的负担。
同样的初衷,2010年容桂仁爱园阳光之家成立,朱月霞挑选了18岁以上到30岁之间的轻度智障、轻度自闭以及肢体部分残疾的人进行创业技能的培训,2011年她又发起创办了伍威权庇护工场。一批批残疾的孩子通过托养和康复等不同程度的帮助,从不自立到自立,从康复中心走向学校,从庇护工场走向社会,顺利融入社会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慈善为怀,扶老助弱”的人生信仰令朱月霞在残障儿康复、残疾人就业等领域谱写大爱:2000年创办顺德区第一个残疾人托养机构(容桂街道仁爱园);2004年创办顺德区第一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威权康复服务中心);2005年创办顺德区第一个残疾人培训机构(创志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同年成立顺德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门诊部;2011年创办顺德区第一个残疾人庇护工场(容桂伍威权庇护工场),同年发起成立顺德区首个本土社工中心(顺德区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2年创办广东省首个儿童发展评估社会机构(顺德区乐群儿童发展评估中心),同年创办顺德区首个社企(容桂共融艺术咖啡屋)。
推动脑瘫儿童治疗工作,是朱月霞的目标。“这个静静驻守在街角的暖房,交托自己的真心,换来孩子对未来的希望。也因为它近十年的执着和坚守,那些曾被社会遗忘的折翼天使得以走出灰暗,再次飞翔。”
不计得失打造人才“黄埔军校”
如果说对残疾人与老人充满了爱心,对自己朱月霞却近乎苛刻。严于律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受任何物质利益和名誉诱惑,坚持一心为公,推行阳光办事,是朱月霞身边很多同事对她的印象。
威权康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小李还记得,因为没有政府补贴,成立初期的威权只能靠单薄的托管费维持运行,一年后便因资金不足陷入困境。为了能让中心能继续维持下去,朱月霞带着全体员工,到广州花市批发鲜花,买来包装纸,自己扎花包装,在清明节带到各个镇街去卖,筹得5万多元善款。虽然杯水车薪,但让中心多少有些缓解。和朱月霞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说,她身上有一股正能量,让他们把社会服务融入了生活,当成了事业。
作为敬老院的承包方,在改革以前,朱月霞手头上也有一些自由空间,可以在人财物方面拥有自主调节的空间。而习惯了粗茶淡饭的她从来认为家庭不需要额外的“创收”。她总是将有结余的经费用于培养人才。
“如果说敬老院的资源,那都是来自社会的资源、政府的资源,你会不会乱花钱,你舍不舍得乱花钱?”朱月霞自问,她对于这些资源非常苛刻,必须全部用于培训。而在人才培训上她又十分舍得。十多年如一日请专家上门培训社工,带着同事去香港参观,新机构成立时需要钱需要财力支持,朱月霞总是不遗余力。
“我们的开源节流目的都是为了请回来走出去,人才培养太重要了。”朱月霞为了将夕阳产业做成朝阳产业,身体力行带领着年轻人在社会服务领域上开拓创新,在高密度的培养下,她手头上培养出可以担任院长管理经验的年轻人已经有20个,担任第二梯度的中层管理干部也有20个之多,可以独立承担13个自主运营的社会机构平台。
目前顺德担任各大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出自她的旗下,因而她也被成为是顺德社会组织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服务人才,并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满足的事情。” 朱月霞说。
从事社会服务事业十多年来,朱月霞共培养人才230多名,每年带领服务团队开展社会服务惠及社会群体达几十万人次。如今的朱月霞,不仅是老人们口中的“院长”,还是顺德第一个残疾人托养机构“容桂街道仁爱院”、“容桂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多个社会机构的负责人,为顺德培养出了一批批社会服务行业人才。照顾老人、帮助残疾人、培养社工,朱月霞认为,16年的社会服务经历,真正体现出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社会价值。
荣誉档案:
2001年至今,一直被评为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
2011年荣获容桂街道“时代先锋我身边的优秀党员”;
2011年获选顺德区第十二次党代表、同时获选佛山市第十一次党代表;
2011年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获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社会组织模范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