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读】
明正统十四年,黄萧养起义,船二千余艘,围攻广州。久攻不下之后,起义军分兵六百余艘,进攻以铸造业闻名的弹丸之地一一佛山,试图在补充军饷和兵器后,以佛山做为其进攻其他地方的基地。
小小佛山,在既无外援,又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坚守数月,大破敌军。佛山靠什么抵挡黄萧养的虎狼之师?当时人归因于祖庙北帝的保佑,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忠义”精神。 “忠义”精神,使佛山人团结起来,让他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从而战胜强敌。
为了传承“忠义”精神,古往今来的佛山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朝廷御赐“忠义乡”名之后,乡人将当年的战斗前线命名为“忠义里”,明心街“则以当时御寇人同一条心,肝胆如照,是真明于大义,可共一堂者也”而得名。今天的佛山人,则提出了复建忠义牌坊,而“忠义路”、 “明心街”的地名,至今还在使用。这都可以视为对忠义精神的延续。今天祖庙街道所提倡的廉洁诚信,应当立足于古代忠义精神的世世代代的传承,使廉洁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纪律要求,而是一种内在的文化需要。
【文献回眸】
余所居之南境曰佛山,百余年来,两遘变乱,而亦莫不有豪杰之士共济艰难者出焉,人才之不必取借于异代异地亦明矣!
正统十四年,黄贼作乱,为岭南患,聚党数万人,楼橹二千艘,攻城掠地,僭号称制,张官置吏,所过之地屠戮殆尽。则佛山之父老若梁广、梁懋善、霍伯仓、梁厚积、霍佛儿、伦逸森、梁浚浩、冼浩通、梁存庆、何涛凯、冼胜禄、梁敬亲、梁裔坚、伦逸安、谭履祯、梁裔诚、梁颛、梁彝頫、冼光、何文鉴、霍宗礼、陈靖者二十二人,度贼且至,首倡大义,磬赀财,树木栅,浚沟堑,储兵械,一夕而具,盖若神所助焉。贼至则供具酒食以劳敢战之士,不避锋镝为有众先;飞枪连弩以催其阵车,熔铁水焚其皮帐,奇谋迭出,斩其伪将彭文俊、梁升、李观奴,生擒张嘉绩等,前后斩首二千余级,无亡矢遗镞之费而黄贼已困矣!由前所云,无甲兵之援,险塞之限,徒以其忠义之激发,能使阡陌耒耜之辈奋而为精兵,而大敌破者此也耶!左布政使揭稽上其事于朝,而当事者归于真武庙之神,名其乡曰“忠义乡”。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