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读】
石头霍氏家族是佛山古镇的巨家大族。其先祖以贩卖鸭蛋谋生,后来渐渐通过购买沙田、购置产业,一度主导了佛山的铸造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石头霍氏家族在明代最为杰出的人物当属霍韬,他亲自倡导建立祠堂、撰写家训,对于整合霍氏家族居功至伟。他的治家理念,对干部修身齐家仍有启发意义。
霍韬(1487—1540),字渭先,始号兀涯,后更号渭涯。世宗践祚,除职方主事。时杨廷和柄政,霍韬上疏言锦衣卫不当典刑狱,东厂不当予朝议,抚按兵备官不当以军功授秩荫,兴府护卫军不当尽取入京概授官职等,世宗深为嘉纳。嘉靖十八年,命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协掌詹事府事。霍韬学博才高,然性情刚褊,世宗颇厌之,故不大用。他先后多所建白,颇涉国家大计。在南都,禁丧家宴饮,绝妇女入寺观,罪娼户市良人女,毁淫词,建社学,散僧尼,表忠节,既去,士民思之。霍氏《家训》作于嘉靖九年(1530)。他主张“本末相济”,认为“人家养生,农圃为重”,又认为“居家生理,食货为急”。《家训》中流露的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思想。嘉靖初年,霍氏族人依靠开拓沙田迅速致富,但也引起邻族的纷争,甚至闹出人命。此种情况引起了霍韬的反省。他在家书中说:“自来士大夫凡有权势者多难保有终誉,虽其本身不修,实德不足所致,亦一半由家人兄弟妻子累之也。予之不德,固惟日恐畏,如临深渊,真如履薄。”为了约束族中子弟,他甚至下令族人不许再经营沙田,不许帮人诉讼。他说:“而兄弟如再做沙及再增别处田地,我回日俱退了”,“今后此处送人出官,而兄弟不许私下救解。如再救解,我别行严法处置。”霍韬说到做到。嘉靖十五至十六年间,他支持南海知县黄正色对石头霍氏的不法行为进行了一次打击。从此,“诸霍氏知白戢”,有所收敛了。霍氏宗祠在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清嘉庆年间重修,从左至右依次为“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和“石头书院”。其中霍氏家庙的额题“忠孝节烈之家”和“硕辅名儒”,椿林霍公祠的额题为“祖孙父子兄弟伯侄乡贤”和“文章经济”;霍氏家庙内还有《霍氏家庙碑》一通,记载氏族与宗祠产业情况。目前整个建筑群尚保存完好,是佛山市禅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和装修较讲究的祠堂建筑。
此处节录的《霍氏家训》的种种规定,对于今天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不无启迪。《<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对违反《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52项禁止性规定如何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予以明确;对于需要采取组织处理等措施的违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式。如,对于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等行为,除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外,还明确了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对于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多占住房”、“兼职取酬”等行为中涉及的物质利益,根据有关规定明确了追缴措施。这既彰显了党中央依靠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文化渊源和与时俱进。
【文献回眸】
——教子务农(原文)
凡子侄,多忌农作,不知幼事农业,则知粟入艰难,不生侈心。幼事农业,则习恒敦实,不生邪心。幼事农业,力涉勤苦,能兴起善心,以免于罪戾。故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凡富家,久则衰倾,由无功而食人之食。夫无功食人之食,是谓厉民自养。凡厉民自养,则有天殃。故久享富佚,则致衰倾,甚则为奴仆,为牛马。是故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汉取士,设孝悌力田科,敦实务本也。凡为官者,如皆取之农家,有不恤民艰者或寡矣。子侄入社学,遇农时俱皆力农,一日或寅卯力农,未申读书;或寅卯读书,未申力农。或春夏力农,秋冬读书,勿袖手坐食,以致穷困。
凡社学师,须考社学生务农力本,居家孝悌,以纪行实。乡间骄贵子弟,耻力田,勿强。本家子侄兄弟。入社学,耻力田,耻本分生理,初犯责二十,再犯斥三十,三犯斥出,不许入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