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自豪地宣称:“数百年来,贤士大夫类能秉忠蹈义,刚正廉清。”诚然,在佛山“忠义”精神的指引下,佛山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有廉声,做廉事”,留下千古廉政美名的地方官员。他们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他乡,都一心为民,廉洁自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廉洁”“诚信”精神财富。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廉洁事迹是后人的学习榜样,也是佛山廉政教育的独特精神资源,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廉政意识,大有启发。
吴隐之饮贪泉:无欲则刚
【文化导读】
吴隐之(?一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隆安年间(397年一402年),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端,任命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赴任途中,他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隐之对家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他走到泉边,舀水就喝,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上任后,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始终不渝,所食不过是稻米、蔬菜和干鱼,穿的是粗布衣衫,住处的帐帷摆设均交到库房。有人说他故意摆样子,隐之笑而不语,一如既往。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总是喝斥惩罚后赶出帐外。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吴隐之的子孙也都继承了他的廉洁美德,恪守清操,史书的评价是:“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文献回眸】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今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十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