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在汉语中是个富有意味的字,本义是镜子,可用作“照”或“观察”“审察”,也用来指代“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
对“鉴”,前人有很多精妙的用法。比如,著名的《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几乎就是唐太宗名言的翻版:“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再如,《红楼梦》第十二回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风月宝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结果呢,大家都知道的,“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命呜呼了。
回到现实,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看了那么多腐败分子的案件报道、案例剖析,没少翻违纪违法者的忏悔录,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课也是看了一部又一部、上了一堂又一堂……不妨扪心自问:“镜子”常有,我是不是真的引以为鉴?是“反照”还是“正照”?敢不敢把自己摆进去?
可以说,有些党员干部是经不起这种考问的。前天和昨天,中央纪委分别通报了2017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和2017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我们来看看,上个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671起;上半年,立案数是25.6万件,处分了21万人(其中党纪处分17.6万人)。这里面,多少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顶风违纪”?多少属于不收敛、不收手的“存量”?多少属于经年累月高压之下乃至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之后的“增量”?
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差不多快5年了,“前车之鉴”如过江之鲫,党员干部天天耳闻目睹,怎么有一部分人死活就“叫不醒”呢?别人出事,他“看热闹不嫌事大”;别人落马,他“吃瓜”“看戏”;别人忏悔,他批“戏精”“影帝”;别人“记打”,他只“记吃”,对“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心生艳羡、梦寐以求,全然忘了“梦醒时分”的一夜白头。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是一条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以疾病为例,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了问题。病菌、病毒是客观存在,而且十分厉害,但在抗菌、抗毒能力强的肌体中就很难生存。相反,如果肌体免疫力、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便会乘虚而入、滋生繁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党员干部身处红尘,免不了受诱惑,要跟形形色色的欲望作斗争。天人交战之际,避免利令智昏、误入歧途,就得拿起“镜子”照一照,增强抵腐定力。善于揽镜自照、见鉴自省,就会常思“总开关”是怎么关上的、“缺口”是怎么打开的、“防线”是怎么崩溃的,也会警惕和识别“陷阱”是怎么挖的、“围猎”是怎么开始的,“糖衣炮弹”有哪些种类、“放长线钓大鱼”有哪些手段。
腐败分子不是天生的,理想信念丧失、道德沦丧、生活腐化堕落,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对待警示教育的“姿势”其实是“三观”的折射。看得到“血泪”“骷髅”,才能明心见性,跳过征途中的一个又一个“坑”;而眼中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人,恐怕得好好想一想如何“猛回头”。(本报记者 陈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