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前夕,笔者参观了中国法院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的这座西式古典建筑,有着半圆形红色穹顶、花岗岩台基和红灰相间的外墙。在正义路口,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它。笔者进馆参观时,里面人数不多,可以细细看慢慢品,不像在有的大馆老馆,总是有人在后面催促你往前走。
在这里,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强大力量。透过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可以追寻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司法文明。中国几千年来律法更替,审判机构不尽相同,秦、汉至北齐以前,最高司法官为廷尉。西汉张释之曾任廷尉,其言“廷尉,天下之平也”,即廷尉是为整个天下持平的,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东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有七人之多。北齐易名为大理寺卿,以大理寺为官署名。有的朝代还将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或御史台合称“三法司”,共同行使审判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下设刑庭、民庭等机构,长官称大理正卿。北洋政府沿用其名称。南京国民政府时改称为最高法院。
博物馆存有古籍善本逾2000册,包括代表中国古代法律鼎盛时期水平的《唐律疏议》《明会典》《大清会典》,以及体现中国古代法医学成就的《洗冤集录》等珍贵古籍实物。其中,《唐律疏议》又名《唐律》《永徽律疏》,其合编本亦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站在册册法典面前,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法治文化不断发展,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律令的传承与完善。隋朝尽管存续时间很短,却制定出《开皇律》,使其成为《唐律》的蓝本,又为宋、元、明、清各朝所沿袭。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根据隋文帝诏令,以裴政为首的十几位官吏参与修订了分为十二篇、共计五百条律文《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开皇律》的出现,打破了南北朝时期法律繁杂、严酷苛刻、死罪林立、百姓深受其害的局面,刑罚开始简明宽平,种种酷刑被废除,死刑种类只留斩、绞两种,顺应了中国古代刑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趋势。
在第二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苏区打响反腐第一枪的案件。1932年5月5日,经瑞金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的审理,认定了时任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贪污公款,强奸妇女,杀害掉队军医、占有其财物,收买群众的米用大斗、卖给全苏大会用小斗,偷盖中央政府管理科印章等罪状,判决谢步升死刑。谢步升自认为对革命有功,不服判决提出上诉。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核实情况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当日,谢步升被执行死刑。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共反腐败的第一枪。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从红色政权建立伊始,就注意严惩党内腐败分子,在其后的历程中直至今天,对反腐败没有放松过。展厅一侧的玻璃柜里,有一批特殊的展品,如审判腐败分子案件时用过的法槌,以及案件判决书等。这批无声的展品,不正彰显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吗!
一进入第三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字样。一面巨大的显示屏,滚动展示着十八大以来我国法院审判的大案要案的情况,凸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题。
相信,公平正义在这里传播着,也必将传扬出去,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它的力量。(左连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