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组织上安排他到全县最穷的东晴乡任乡长,老秦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进入东晴乡的路况很差,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他送行的越野车“吭哧吭哧”喘着粗气,走得很费劲。
“这是什么鬼地方!”随行的同事不停地发着牢骚。
驾驶员一边小心翼翼地绕过公路中间的坑塘,一边搭讪:“这算好的了,到村上连路都没有,我开了这么多年车,很难开进去。”
老秦没有说话,往车窗外望去:山很高,光秃陡峭,树都不长几棵,他心里有一丝失落,却也暗暗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对于农业技术人员出身的他来说,早已习惯了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这次从机关再回到乡村,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觉。
一路看着山山水水、沟沟坡坡,老秦心里渐渐有了一盘清晰的全乡整体脱贫的棋,甚至有跳到土地上的冲动。
可不,这江边河谷海拔低、气温高、雨量充沛,是种秋冬反季节蔬菜的天然温室;海拔高一些的二半山区,可发展经济林果。
说干就干,老秦请来了自己省农业大学的老师帮忙搞规划,手把手教群众科学种植技术。产品没销路,他通过网络联系客户。两年下来,这一区域的群众逐渐富了起来,一幢幢大砖房拔地而起,一些群众还修起了小洋楼。
正当老秦信心十足,准备啃下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寒山区这块硬骨头,完成全乡整体脱贫目标时,一纸调令,将他调回了县农业局。
老秦临走前,用已变粗糙的大手拉着接任的关乡长的手说:“目前江边河谷地区和二半山区的群众都已经脱贫了,但高寒山区的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关乡长听后,说:“放心,我是你的接力棒。”
几日后,关乡长沿着江边河谷地带的大棚蔬菜基地和二半山区的经济林果基地转了几圈,然后召集班子开会,说:“要致富,先修路,东晴乡之所以这么穷,也有受交通这个瓶颈制约的因素。”会后,他连跑了好几次县城,找老领导、找县交通局,协调修路的事。
一年后,沿着江边河谷到二半山区修起了一条宽敞的柏油路,把几个蔬菜基地和林果基地串连了起来。
没过多久,关乡长因扶贫工作成绩突出,荣升副县长。
有人为老秦叫屈,说他在东晴乡脱贫上活儿没少干,只是差修一条路。老秦却笑而不语,心里想:咱干工作哪能光为着提拔!(万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