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弹指一挥间。在唐山大地震41周年纪念日之际,笔者怀着敬重的心情走访了一位身处那次大地震发生地带、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幸存者——迁安市档案局退休职工刘素珍。
大地震前,21岁的刘素珍时任迁安县杨各庄公社杨各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因思想进步、表现突出被选派参加唐山地委举办的唐山市青年干部培训班。
培训在当时的唐山地委党校进行,从7月1日开始,为期1个月。按照计划,28日交流学习体会,29日回家。“27日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学校放了半天假。由于我被组里推荐为交流学习体会的代表,下午一直在准备讲稿。到了晚上,热得饭也吃不下去,便出去看电影,只是中间停电,电影演完都半夜了,我回学校后用自来水冲了冲脚倒头就睡了。”说起地震前的经历,刘素珍记忆犹新。
“睡梦中被一阵哭声惊醒,感觉头上被蒙了东西,嘴被什么堵住了,说不出话来,连呼吸都费劲儿,脚也被压住了。我只能使劲儿用腿蹬,用能动的那只手扯下头上的东西,才感到呼吸开始顺畅,又用手把身下的衣服一件件掏出来,慢慢趴下身来,居然能说话了,只是那时还不知道是地震呢。我问旁边的揣桂兰大姐这是怎么了,她说是地震了,我们都被埋在房子下面了。这时,屋里有更多人害怕得哭了,我说:”别哭了,不如把劲儿攒着,等到外面有人再喊再叫。‘之后,我们一边等着救援,一边互相通报自己的家庭地址、父母及家人姓名,万一有人发生不测,活下来的人可以转告其家人。“忆起当年被救的情形,刘素珍仍是激动不已。”大约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听到外边有人说话了,有人来救我们了。“
“后来才知道,地震时班主任李有时老师,迁安的学员唐桂善、宋启琴、杜秉芹跑了出来,他们组成了一个自救队,把埋在里面的人一个个地扒出来,先扒出来的人如果受的伤不重就马上加入自救队的行列。扒到我时,我把手从房板的缝隙里伸出,李老师从外边拉着我的手说别着急,马上救你出来。我当时说:”老师,我是党员,还能挺得住,先救别人!‘这样,自救队员先后把同屋的宫万军、侯艳霞、刘秀霞、翟营和揣桂兰救出后,又七手八脚地把我扒了出来。“
“那时我们迁安参加这次培训的30人中有14人遇难,当天没受伤的学员陪着重伤员到外地治疗。我是轻伤,左腿半月板受伤,锁骨被压变形,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顾不上治疗,便和迁安其他三个轻伤员搭乘了一辆车往迁安走。因为堵车,我们整整走了一夜才到迁西,又辗转搭了几次车才赶到迁安县城。到县城后我们马上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了我们这30名学员的情况,然后才回的家。”刘素珍回忆着,到了村里,也没顾得上腿上和锁骨的伤,马上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由于当时没有好好治疗和休息,这两处伤痛也成了伴随她一生的病痛。
这场地震在刘素珍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是一场生死的考验,但当时人们面对灾难时那种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成了刘素珍一生的指引。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刘素珍始终用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也让人生的态度更加坚强、豁达、感恩。
“班主任李有时老师是秦皇岛人,地震后我们失去了联系,我找了他很多年,才又联系上,逢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给老师写封信或者去看他。我永远都记着老师对我们的救命之恩。同时,唐山大地震纪念日也成了我们这些幸存学员新生的日子。”刘素珍一边翻看相册,一边向笔者介绍。“地震30周年时,我和侯艳霞、宋启琴照了一张合影,上面写上了‘三十周岁生日’,寓意是从地震开始的新生。去年是40周年,我们7个幸存者又照了一张合影……”
如今,刘素珍对唐山的现在和未来、对迁安的现在和未来有着格外关注。因为,她的“41周岁生日”来到了……(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