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一些景区、公园内的曾经的高档会所,发现当年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的风光不再,这些会所或关停或转型,有的还推出58元大众套餐来开拓市场。无独有偶,此前也有过报道,西湖边上30家高档会所转型“百姓茶馆”,卖起了18元一杯的龙井。
自2013年底中央发出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以来,高档消费遇冷,平民消费渐成新趋势,类似这样的变化在各地越来越多,成为反“四风”成效的一个生动注解。
长期以来,一些高档会所占据景区的好地段,推出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高消费,为公款吃喝、违规宴请提供了生存土壤,成为“四风”滋长的重要堡垒,腐蚀了党风政风,群众意见不小。短短几年过去,情况大为改观,风气大为改善,得益于党中央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对抓好作风建设带来了深刻启示。
回顾整治会所歪风的历程,给人的印象一是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在短时间内向一批高消费的“名会所”开刀,迅速扭转了风气,形成了压倒性态势;二是驰而不息、持续用力,出台规范公务消费的制度和标准,抓住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问题不反弹。这个过程,充分证明了“做于细,成于严”对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也说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是根治不良之风的一剂良方。
会所歪风渐消,节俭之风逐渐盛行,这是党风政风的可喜变化,也为社会风气的好转注入了正能量。然而,也应看到,仍有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改头换面,以各种方式存在。比如,有的高档会所离开了风景名胜区,却摇身一变,成了单位的“内部食堂”,一些人换汤不换药,依旧大吃大喝、奢靡挥霍,只不过更加隐秘、更难发现了。
反“四风”、树新风,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时一刻都不能停滞。这是因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难免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会所歪风不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念头,唯有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抓下去、抓到底,才能形成新的消费习惯、新的社会风气。(鲁源)